close
1. 顏回,字子淵,一作顏淵,又稱顏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
,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門弟子
中德行修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別的尊重。好學,其心三月
不違仁「無伐善,無施勞」、「不遷怒,不貳過」。子貢曾
謂其聞一知十。顏淵家境貧困,《論語》中孔子說「簞食瓢
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而回不改其樂」。英年早逝,孔
子對此非常難過,曾為之慟哭,發出「天喪予?」的感嘆。
2. 閔損,字子騫,春秋魯國人。以德行修養而著稱,和顏淵齊
名。與曾參同以孝著稱。曾言「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
孔子評價:「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 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與顏淵、閔子騫同屬德行科,因
病早逝,孔子十分難過,嘆以「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4. 冉雍,字仲弓。為人敦厚氣度寬宏,孔子稱讚他可以做南面
王,孔門德行科的高材生。
5. 冉求,字子有,亦稱冉有。有多才多藝性謙遜長於政事,孔
子稱讚其才可於千戶大邑,百乘之家,勝任總管職務。但是
卻因為季氏徵稅而被孔子責備。
6. 仲由,字子路,或稱季路,魯國人,長於政事。於《二十四
孝》中為親負米。死後受醢刑,即剁成肉醬。孔子說:「像
子路這樣,儘管忠於職守,仍恐怕不得好死。」但子路死後
孔子還是非常傷心,為之覆醢。
7. 宰予,字子我,又名予我、宰我、春秋齊國人,為孔子門下
十哲之ㄧ,擅長言語,曾與孔子討論三年喪期的禮制等問題
。另外,因白天睡覺而被孔子批評為「朽木不可雕也。
8. 端木賜,春秋衛國人。複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受業身
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他利口巧辭
,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
。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
金。
9. 言偃,字子游,南方人,被譽為「南方夫子」。以文學著名
。曾任魯國武國城宰,用禮樂教育士民,孔子對此表示讚賞
:「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到則易使。」,並幽默表示:
「割雞焉用牛刀?」
10.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後人多用他的字相稱。子夏長於
文學,對詩有深入的研究,著有詩序,曾因喪子哀慟過度,
雙眼哭之失明,後有「西河之痛」典故。
,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門弟子
中德行修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別的尊重。好學,其心三月
不違仁「無伐善,無施勞」、「不遷怒,不貳過」。子貢曾
謂其聞一知十。顏淵家境貧困,《論語》中孔子說「簞食瓢
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而回不改其樂」。英年早逝,孔
子對此非常難過,曾為之慟哭,發出「天喪予?」的感嘆。
2. 閔損,字子騫,春秋魯國人。以德行修養而著稱,和顏淵齊
名。與曾參同以孝著稱。曾言「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
孔子評價:「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 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與顏淵、閔子騫同屬德行科,因
病早逝,孔子十分難過,嘆以「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4. 冉雍,字仲弓。為人敦厚氣度寬宏,孔子稱讚他可以做南面
王,孔門德行科的高材生。
5. 冉求,字子有,亦稱冉有。有多才多藝性謙遜長於政事,孔
子稱讚其才可於千戶大邑,百乘之家,勝任總管職務。但是
卻因為季氏徵稅而被孔子責備。
6. 仲由,字子路,或稱季路,魯國人,長於政事。於《二十四
孝》中為親負米。死後受醢刑,即剁成肉醬。孔子說:「像
子路這樣,儘管忠於職守,仍恐怕不得好死。」但子路死後
孔子還是非常傷心,為之覆醢。
7. 宰予,字子我,又名予我、宰我、春秋齊國人,為孔子門下
十哲之ㄧ,擅長言語,曾與孔子討論三年喪期的禮制等問題
。另外,因白天睡覺而被孔子批評為「朽木不可雕也。
8. 端木賜,春秋衛國人。複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受業身
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他利口巧辭
,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
。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
金。
9. 言偃,字子游,南方人,被譽為「南方夫子」。以文學著名
。曾任魯國武國城宰,用禮樂教育士民,孔子對此表示讚賞
:「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到則易使。」,並幽默表示:
「割雞焉用牛刀?」
10.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後人多用他的字相稱。子夏長於
文學,對詩有深入的研究,著有詩序,曾因喪子哀慟過度,
雙眼哭之失明,後有「西河之痛」典故。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