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葉子導讀:
讀書既可以是一個探索及自省的過程,也可以是將思緒汲
空,隨著作者貪嗔痴的一場遊戲--只會其中一種,不算是好
(ˋ)讀書。
於是乎:說明書可讀,劇本可讀,童書可讀,便利商店架
上之通俗言情小說可讀,網路三流作家即興之作可讀,食譜、
塔羅牌、園藝……無一不可讀之。
人生,也是要讀的。
舒國治的文章,有一種文人的桀驁之氣,也可以說是酸腐
。
但,我挺欣賞,只因自己就有、就愛這調調兒。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看書,須當如小孩時玩躲迷藏、扮家家酒一般有樂趣、有
鋪排、有瘋鬧狂笑,如此方是好的看書。
有情有趣的看書,才可以由兒時一直看到老境。無趣的看
書,便只有大耐心的學者可以做到。
但別以為通俗易讀的言情小說或漫畫便是有趣書,非也,
往往我一頁亦看不下。
主要在於好的藥引子。那本你想看的東西,有一件吸引你
的來由。絕不能說因為它是漫畫,便理當吸引我。還有,漫畫
這一物,有太多它的長久攜帶的「職業腔」,亦可稱為流氣,
這一類的筆調,常教人不能直往核心注看,只是不斷受它的布
景、它的飛筆,甚至它的音效所干擾,如同吃沾醬過多的薯條
,何苦來哉。
讀書不只讀精米,也讀糙米,也讀五穀雜糧。須知皮殼的
營養常更好。不可只讀人家已然整理好的「已完成之精品」,
也要讀粗材(一如吃粗糧),令自己的牙齒來碾它,令自己的
胃腸來慢慢分解它,如此之獲得,才會更養分豐備。故而即使
是文學家,也不宜只閱讀被寫得很優美很精鍊的經典文學,如
詩;更應泛看坊間的雜書,如某些知識類(如醫學、養馬、開
墾)的書,如某些寫得不太好卻愛憎強烈的言情小說,又如牆
上的對聯、報上的笑話,如夾在舊書裡的便條、沒讀過太多書
的人寫的信、機器操作手冊,或是布告欄上的廣告,甚至廁所
文學等等。
為了雜看之趣,不妨養成翻閱的習慣,亦即,不一篇文章
整篇看完或一本書一開看便看到底。
翻閱,最好是像看雜誌一樣的凡看皆先選你最有興趣的題
目,一讀前幾十字,若不吸引你,立刻又掃射到別的題目去。
愈能找到引起你興趣之文題,便愈能得到閱讀的情趣。可別小
看這「找題目」一事,它亦是過好生活極重要的技術。
泛看,雜看,雖不及埋首專注於某本經典的有深刻之收得
,卻也頗能增強眼力。所謂「閱人無數」,看書亦有相同之「
閱書無數」。
既是增長眼力,書不只在家中讀,也在旅行中讀。這指的
不只是看書而已,也指把眼放在任何可以「留心」之處。例如
讀人(看外國人,會更令你生出比較心)、讀地方(觀察別人
別國之風土或生活陳蹟,使人增智慧)、讀大自然的風景……
我每上火車,甚少看書看報,總是看向窗外。那塊長方框子,
是當時最好的一本書。
曾經看過一篇東西談及小說《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的作者親身到波利尼西亞諸島上搜集寫書的材料
,隨身可帶的物件有限,於是在書上面只能挑「大英百科全書
」裡的一冊,便挑了M開頭的那冊,結果其中的詞條有趣極了,
而他,在島上的閱讀,一點兒也不枯悶。
其實人在封閉中,任何書對他皆會刻下極深的印痕。囚於
獄中的人,若只給他三五本書,他必然讀得極熟。同時,這三
五本書的思想或許影響於他也極深。
由此可見,專注與封閉,常相互可為表裡。而專注,一來
是深度記憶,一來也可以是執拗。
閱讀之美也常在於此:一來是專神。你專於此書,便進入
一種迷離幻境,身體也放鬆了。豈不聞「廢寢忘食」?一來是
分神。令你離開原先的別的專注,免得在原先一逕之慣性中把
人的日子都給過僵化了。
讀書既可以是一個探索及自省的過程,也可以是將思緒汲
空,隨著作者貪嗔痴的一場遊戲--只會其中一種,不算是好
(ˋ)讀書。
於是乎:說明書可讀,劇本可讀,童書可讀,便利商店架
上之通俗言情小說可讀,網路三流作家即興之作可讀,食譜、
塔羅牌、園藝……無一不可讀之。
人生,也是要讀的。
舒國治的文章,有一種文人的桀驁之氣,也可以說是酸腐
。
但,我挺欣賞,只因自己就有、就愛這調調兒。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看書,須當如小孩時玩躲迷藏、扮家家酒一般有樂趣、有
鋪排、有瘋鬧狂笑,如此方是好的看書。
有情有趣的看書,才可以由兒時一直看到老境。無趣的看
書,便只有大耐心的學者可以做到。
但別以為通俗易讀的言情小說或漫畫便是有趣書,非也,
往往我一頁亦看不下。
主要在於好的藥引子。那本你想看的東西,有一件吸引你
的來由。絕不能說因為它是漫畫,便理當吸引我。還有,漫畫
這一物,有太多它的長久攜帶的「職業腔」,亦可稱為流氣,
這一類的筆調,常教人不能直往核心注看,只是不斷受它的布
景、它的飛筆,甚至它的音效所干擾,如同吃沾醬過多的薯條
,何苦來哉。
讀書不只讀精米,也讀糙米,也讀五穀雜糧。須知皮殼的
營養常更好。不可只讀人家已然整理好的「已完成之精品」,
也要讀粗材(一如吃粗糧),令自己的牙齒來碾它,令自己的
胃腸來慢慢分解它,如此之獲得,才會更養分豐備。故而即使
是文學家,也不宜只閱讀被寫得很優美很精鍊的經典文學,如
詩;更應泛看坊間的雜書,如某些知識類(如醫學、養馬、開
墾)的書,如某些寫得不太好卻愛憎強烈的言情小說,又如牆
上的對聯、報上的笑話,如夾在舊書裡的便條、沒讀過太多書
的人寫的信、機器操作手冊,或是布告欄上的廣告,甚至廁所
文學等等。
為了雜看之趣,不妨養成翻閱的習慣,亦即,不一篇文章
整篇看完或一本書一開看便看到底。
翻閱,最好是像看雜誌一樣的凡看皆先選你最有興趣的題
目,一讀前幾十字,若不吸引你,立刻又掃射到別的題目去。
愈能找到引起你興趣之文題,便愈能得到閱讀的情趣。可別小
看這「找題目」一事,它亦是過好生活極重要的技術。
泛看,雜看,雖不及埋首專注於某本經典的有深刻之收得
,卻也頗能增強眼力。所謂「閱人無數」,看書亦有相同之「
閱書無數」。
既是增長眼力,書不只在家中讀,也在旅行中讀。這指的
不只是看書而已,也指把眼放在任何可以「留心」之處。例如
讀人(看外國人,會更令你生出比較心)、讀地方(觀察別人
別國之風土或生活陳蹟,使人增智慧)、讀大自然的風景……
我每上火車,甚少看書看報,總是看向窗外。那塊長方框子,
是當時最好的一本書。
曾經看過一篇東西談及小說《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的作者親身到波利尼西亞諸島上搜集寫書的材料
,隨身可帶的物件有限,於是在書上面只能挑「大英百科全書
」裡的一冊,便挑了M開頭的那冊,結果其中的詞條有趣極了,
而他,在島上的閱讀,一點兒也不枯悶。
其實人在封閉中,任何書對他皆會刻下極深的印痕。囚於
獄中的人,若只給他三五本書,他必然讀得極熟。同時,這三
五本書的思想或許影響於他也極深。
由此可見,專注與封閉,常相互可為表裡。而專注,一來
是深度記憶,一來也可以是執拗。
閱讀之美也常在於此:一來是專神。你專於此書,便進入
一種迷離幻境,身體也放鬆了。豈不聞「廢寢忘食」?一來是
分神。令你離開原先的別的專注,免得在原先一逕之慣性中把
人的日子都給過僵化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