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內秉堅孤,非禮
不可入。或朋從遊宴,擾雜其間,他人皆洶洶拳拳,若將不及
;張生容順而已,終不能亂。以是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知
者詰之,謝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餘真好色
者,而適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嘗不留連於心
,是知其非忘情者也。」
詰者識之。無幾何,張生游于蒲,蒲之東十餘裏,有僧舍
曰普救寺,張生寓焉。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於蒲,
亦止茲寺。崔氏婦,鄭女也;張出於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
母。是歲,渾瑊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於軍,軍人因喪
而擾,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財產甚厚,多奴僕,旅寓惶駭,
不知所托。先是張與蒲將之黨有善,請吏護之,遂不及於難。
十余日,廉使杜確將天子命以總戎節,令於軍,軍由是戢
。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複謂張曰:「姨
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不幸屬師徒大潰,實不保其身,弱子
幼女,猶君之生,豈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禮奉見,冀所以
報恩也。」命其子,曰歡郎,可十余歲,容甚溫美。次命女:
「出拜爾兄,爾兄活爾。」久之辭疾,鄭怒曰:「張兄保爾之
命,不然,爾且擄矣,能複遠嫌乎?」久之乃至,常服睟容,
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顏色豔異,光輝動人。
張驚為之禮,因坐鄭旁。以鄭之抑而見也,凝睇怨絕,若不勝
其體者。問其年紀,鄭曰:「今天子甲子歲之七月,終於貞元
庚辰,生年十七矣。」張生稍以詞導之,不對,終席而罷。
張自是惑之,願致其情,無由得也。崔之婢曰紅娘,生私
為之禮者數四,乘間遂道其衷。婢果驚沮,腆然而奔,張生悔
之。翼日,婢複至,張生乃羞而謝之,不復云所求矣。婢因謂
張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
詳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張曰:「餘始自孩提,性不苟
合。或時絝綺間居,曾莫流盼。不為當年,終有所蔽。昨日一
席間,幾不自持。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
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爾其謂我何?」婢曰:「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
之,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
者久之。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張大喜,立
綴春詞二首以授之。
是夕,紅娘複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題其
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詞曰:「待月西廂下,近風戶半開。
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亦微喻其旨,是夕,歲二月旬
有四日矣。崔之東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張因梯
其樹而逾焉,達於西廂,則戶半開矣。紅娘寢於床,生因驚之
。紅娘駭曰:「郎何以至?」張因紿之曰:「崔氏之箋召我也
,爾為我告之。」
不可入。或朋從遊宴,擾雜其間,他人皆洶洶拳拳,若將不及
;張生容順而已,終不能亂。以是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知
者詰之,謝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餘真好色
者,而適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嘗不留連於心
,是知其非忘情者也。」
詰者識之。無幾何,張生游于蒲,蒲之東十餘裏,有僧舍
曰普救寺,張生寓焉。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於蒲,
亦止茲寺。崔氏婦,鄭女也;張出於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
母。是歲,渾瑊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於軍,軍人因喪
而擾,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財產甚厚,多奴僕,旅寓惶駭,
不知所托。先是張與蒲將之黨有善,請吏護之,遂不及於難。
十余日,廉使杜確將天子命以總戎節,令於軍,軍由是戢
。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複謂張曰:「姨
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不幸屬師徒大潰,實不保其身,弱子
幼女,猶君之生,豈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禮奉見,冀所以
報恩也。」命其子,曰歡郎,可十余歲,容甚溫美。次命女:
「出拜爾兄,爾兄活爾。」久之辭疾,鄭怒曰:「張兄保爾之
命,不然,爾且擄矣,能複遠嫌乎?」久之乃至,常服睟容,
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顏色豔異,光輝動人。
張驚為之禮,因坐鄭旁。以鄭之抑而見也,凝睇怨絕,若不勝
其體者。問其年紀,鄭曰:「今天子甲子歲之七月,終於貞元
庚辰,生年十七矣。」張生稍以詞導之,不對,終席而罷。
張自是惑之,願致其情,無由得也。崔之婢曰紅娘,生私
為之禮者數四,乘間遂道其衷。婢果驚沮,腆然而奔,張生悔
之。翼日,婢複至,張生乃羞而謝之,不復云所求矣。婢因謂
張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
詳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張曰:「餘始自孩提,性不苟
合。或時絝綺間居,曾莫流盼。不為當年,終有所蔽。昨日一
席間,幾不自持。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
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爾其謂我何?」婢曰:「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
之,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
者久之。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張大喜,立
綴春詞二首以授之。
是夕,紅娘複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題其
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詞曰:「待月西廂下,近風戶半開。
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亦微喻其旨,是夕,歲二月旬
有四日矣。崔之東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張因梯
其樹而逾焉,達於西廂,則戶半開矣。紅娘寢於床,生因驚之
。紅娘駭曰:「郎何以至?」張因紿之曰:「崔氏之箋召我也
,爾為我告之。」
全站熱搜